“水产养殖 养水为本”
养鱼先养水,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,那么,养水养什么?
所谓养水,就是调节好池塘水体中的各种生物。池塘中主要的微型生物包括细菌、原生动物、藻类、浮游动物(桡足类、枝角类);更大类型的有各种水生昆虫,但不是主要管理对象。最基础的微型生物是细菌和浮游植物(藻类)。
所以,所谓养水,就是“低产养藻、高产养菌”、“前期养藻、后期养菌”。对于水产界而言,原生动物、藻类、浮游动物我们都比较熟悉,但对微生物(细菌),我们的认识相当有限。因此,很多人用养藻的方式去养菌,犹如用管鸭的方式去管鸡,结果必然是鸡飞狗跳,一塌糊涂。
1
首先,大多数藻类都已经被鉴定、命名、分类了。但水体中98%以上的细菌尚不可培养,更不能说认识了。其次,大多数藻类都可以单独培养,基本上没有共生关系(地衣除外,但它们不是池塘中的生物),而大多数微生物却存在着各种各样(共生、互生、共存、拮抗)的关系。
2
其次,藻类是光能自养生物,适应于矿化水和有机污染低的池塘,其生长量与二氧化碳浓度、光照和氮、磷等营养素有关;而在池塘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大多数是化能异养细菌,其数量与饲料投入量关系密切,是饲料投入量的函数。意味着饲料投入量越高,池塘水体中的微生物密度也越高。
3
其三,藻类生长主要与面积有关(太阳辐射),与深度关系不大(深度具有营养盐的缓冲作用);而微生物则与池塘体积有关。因此,提高水体深度只能提高藻类光合作用对水体溶解氧、pH等变化幅度的缓冲能力,但提高水体深度则能按比例提高微生物的总量和净化力。